
加尔文圣经注释|哥林多前书1:1-3|使徒的问候
2025年5月8日
汤姆·华森论天国八福|引言|马太福音5:1-12释经
2025年5月13日- 加尔文圣经注释|哥林多前书1:1-3|使徒的问候
- 加尔文圣经注释|哥林多前书1:10-13节|哥林多教会中的纷争
本文翻译自: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
1:10. 「弟兄们…我…劝你们」迄今为止,保罗对哥林多人态度温和,因为他知道他们过于敏感。保罗现在为他们预备接受责备的心志,如同一位良善而娴熟的外科医生,在施行痛苦的疗法前安抚伤口,他开始以更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。然而,即便如此,正如我们将进一步看到的,他仍然保持着极大的节制。其要旨如下:“我盼望主赐给你们如此多恩赐不是徒然的,主必定意引领你们得救,但你们同时应当谨慎,免得莫大的恩赐被你们的恶行所玷污。所以你们要彼此和睦;我呼吁你们和睦并非无故,因我听说你们中间存在分歧,甚至达到敌对地步,且有党派纷争在你们中间肆虐,使真正的信仰合一被撕裂。”然而,鉴于单凭劝勉或许不足以唤醒他们,他便以恳切祈求的方式,奉基督的名恳求他们,既然爱主,就当竭力追求和睦。
「你们都说一样的话」。保罗劝勉他们和睦,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:首先,他要他们中间有这样的合一,使众人都有一个声音;其次,他要除掉那破坏和撕裂合一的恶事;第三,他阐明真和睦的性质,那就是他们在心思和意念上彼此同心合意。他放在第二位的,实际上是首要的,就是要谨慎,免得纷争。因为由此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第二件事,就是我们能彼此和睦;然后最终会产生第三件事,就是这里先提到的,我们众人仿佛同出一口;这乃是基督徒和睦的美好果实,是极其可喜的。所以让我们谨记,基督徒中间最不应该有的,莫过于彼此争竞,因为我们信仰的要旨,就是要我们彼此和睦;而且教会的安稳也依赖于这样的同心合意。
然而,我们且看他对基督徒合一所要求的。若有人喜爱细微的分别——他首先要他们同心合意;其次,在判断上合一;第三,他要他们用言语表明那合一。然而,我的译法与伊拉斯谟略有不同,且借此提醒读者注意,保罗此处用的是一个分词,表明事物是适当且合宜地结合在一起。因为动词 katartizesqai 本身(其分词 kathrtisme>nov 即由此而来)原意为被配合和调整,就如人体的肢体以极妙的对称相连一样。
至于 sententia(判断),保罗用了 gnomen:但我在此理解为意愿,以致灵魂有完全的区分,第一句指信心,第二句指爱心。惟有那时,我们中间才会有基督徒的合一,就是当我们不仅在教义上有美好的合一,而且在我们的情感和性情上也和睦,从而在各方面都同心合意。正如路加为初期教会的信徒作见证说,(使徒行传二章四十六节)他们「同心合意」。无疑,凡有基督的灵掌管之处,都必如此。然而,当他劝他们说一样的话时,他从果效上更充分地表明,合一应当何等完全——以致在言语上也不显出任何分歧。这确实难以达到,但在基督徒中间却是必须的,因他们不仅被要求有同一的信心,也要有同一的认信。
1:11.因一般的观察通常没有什么效果,他便指出,他所说的更特别适用于他们。因此,这应用是为了引导哥林多人认识到,保罗提到和睦并非没有充分的理由。因他表明他们不仅偏离了圣洁的合一,甚至陷入了纷争,这比意见不合更为糟糕。为免被人指责他过于轻信所说的话,仿佛他轻易听信虚假的指控,所以他称赞了他的报信者,因为他毫不犹豫地引用他们作为对整个教会的合格见证人,这些人一定受到了最高的敬重。尚不完全确定革来氏是地名还是人名,但在我看来,更可能是一个妇人的名字。因此我认为,是一个管理有方的家庭,将哥林多教会混乱的情况告知了保罗,希望藉着他得到纠正。许多人根据屈梭多模的观点,认为他避免提名,以免给他们招致憎恨,在我看来,这想法是荒谬的。因他并非说那家里的一些人将这事报告给他,反之,他提到了他们所有的人,并且无疑他们会乐意让人使用他们的名字。再者,为免因过分严厉而激怒他们的心,他用一种亲切的称呼方式缓和了责备;并非他要轻看这紊乱,而是为了使他们更易受教,认识到这病情的严重性。
1:12.「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」。有些人认为这里存在模仿,仿效的例子,仿佛保罗在此重复他们的话。如今,虽然抄本对于连词 o[ti有所不同,但我认为它是连接词(因为)而非关系代词(那个),所以这里只是对前述声明的解释,意思是:“我说你们中间有纷争,是因为你们各人都在某个人的名下自夸。”然而,有人会反对说,在这些话中,目前还没有纷争的迹象。我的回答是,在信仰上存在不和之处,人心不久之后必然会爆发公开的冲突。因为没有什么比宗教上的一致更能使我们联合,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吸引我们的心思,并保持平和的状态;反之,如果在这些事上起了任何分歧,其结果必然是人心立刻被激起纷争,而且在其他任何领域,都没有比这更猛烈的纷争了。因此,保罗把哥林多人被派别和党派所困扰,作为纷争的充分证据,是很有道理的。
「我是属保罗的…」。他在此提到基督忠心的仆人——亚波罗,他曾在哥林多接续保罗的工作,又提到彼得,然后将自己也加在他们之中,使他显得不是为自己的缘故辩护,乃是为基督的缘故。从其他角度看,那些因着神圣的合一而联结在一起的牧者们,不可能有任何派别拥护他们各自的利益。他后来提到,他已将适用于他人的事转到自己和亚波罗身上;这乃是为叫他们能更坦诚地看待此事,不顾及个人情面。然而,有人必会说,他在此提到那些自称是属基督的人。这难道也该受责备吗?我的回答是,他藉此更充分地显明,当我们将自己归于人的时候,那些堕落的情感会产生何等不合体统的后果,因为那样的话,基督就只能被部分地承认,而敬虔的人,若不想弃绝基督,就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与他人分开。
然而,由于这段经文被各样曲解,我们必须更仔细地查考保罗在此的意图。他的目的是要维护基督在教会中独有的权柄,使我们都可以倚靠祂,惟有祂可以在我们中间被认作主和师傅,任何人的名号都不能与祂的名字对立。因此,那些引诱门徒跟从他们(使徒行传二十章三十节),以图分裂教会的人,他谴责他们是我们信仰最具破坏性的敌人。如此,他就不容许人在教会有这样的权柄地位,以致篡夺基督的至高权柄。他不容许他们受这样的尊重,以致丝毫减损基督的尊严。诚然,基督的仆人理当受到某种程度的尊重,他们本身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是师傅,但必须时刻谨记这个例外,即基督必须毫无减损地拥有属他的一切——他仍将是独一的师傅,并被如此看待。因此,好仆人的目标是,他们都可以共同事奉基督,并惟独为祂的权柄和荣耀——在祂的旗帜下争战——惟独顺服他,并使他人顺服祂的统管。若有人受野心驱使,那人便是为自己而非为基督招聚门徒。这便是万恶之源——这是最具伤害性的灾祸——这是所有教会的致命毒药,就是当传道人寻求自己的利益过于基督的利益时。总之,教会的合一尤其在于这一点——我们都单单依靠基督,而人则处于次要地位。
1:13.「基督是分开的么?」这不能容忍的罪恶,是由于哥林多人中间盛行纷争所导致的:因为唯有基督必须在教会中掌权。并且,福音的目的既是叫我们藉着祂与神和好,那么,首先我们都必须在祂里面联合在一起。然而,哥林多人中,只有极少数比其他人更清醒的人,仍以基督为他们的主(尽管所有人都以自己是基督徒为荣),基督便因此被「分开」了。因为我们若要在祂这元首之下联结在一起,就必须成为一体。反之,我们若分裂成不同的身体,我们也便偏离了他。因此,在纷争和和党派中以祂的名自夸,就是把祂「分开」了;这实在是不能的,因他永不离开合一与和睦,因为「他不能背乎自己」(提后 2:13)。所以,保罗藉着把这荒谬之事摆在他们面前,意在使哥林多人认识到他们因分裂而与基督疏远,因为唯有当祂作我们不可侵犯的圣洁合一的纽带时,祂才在我们里面掌权。
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?他用两个有力的理由显明,夺去基督作教会独一元首——独一教师——独一主的尊荣,或者将这荣耀的任何部分转移给人,是何等卑鄙的事。第一个论据是,我们蒙基督救赎而得救的,我们不是属自己的主人。保罗在罗马书中(罗 14:9)正是用这个论据说,
「因此基督死了,又活了,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。」(罗14:9)
「作自由之人蒙召的,就是基督的奴仆。你们是重价买来的,不要作人的奴仆。」(林前7:22-23)
因此,既然哥林多人是用基督的宝血赎买来的,当他们依附于别的元首时,便在某种程度上弃绝了救赎的益处。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教义——我们无权将自己置于人的奴役之下,因为我们是主的产业。因此,他在此指责哥林多人极其忘恩负义,因他们疏远了那位用宝血救赎他们的主,无论他们这样做是否出于无心。
此外,这段经文反对罗马天主教徒那邪恶的诡计,他们试图藉此支撑他们的赎罪券制度。因为他们是用基督和殉道者的血,来凑成那虚构的教会宝库,他们告诉我们这宝库是通过赦罪券来分配的。于是他们声称殉道者藉着他们的死,在神面前为我们赚得了某些功德,使我们可以从这源头寻求帮助,以获得我们罪过的赦免。他们固然会否认因此他们是救赎主;但没有什么比这更明显的了,一件事必然导致另一件事。问题在于使罪人与神和好;问题在于获得赦免;问题在于平息主的忿怒;问题在于从我们的罪孽中得赎。他们夸口说,部分是靠基督的血成就的,部分是靠殉道者的血成就的。因此,他们使殉道者与基督成为促成我们得救的合伙人。然而,保罗在此却强烈否认,除了基督以外,有谁曾为我们钉十字架。殉道者确实是为我们的益处而死,但那是为了提供坚持不懈的榜样,而不是为我们赚取义的恩赐。
这里我们有第二个论据,是从洗礼的宣告中得出的;因为我们是在我们受洗所用的名下,投靠那位的旗帜。因此,我们理所当然地与基督有约束关系,我们的洗礼就是以他的名义施行的。由此可见,哥林多人若将自己置于人的辖制之下,就是背信弃义和叛教。这里要注意,洗礼的性质类似于一种互相负有义务的契约;因为主借着这个象征接纳我们进入他的家中,使我们成为他子民的一员,我们也向他立誓,永远不再有别的属灵主宰。因此,正如这是神与我们所立的恩典之约,他应许赦免罪恶和赐予新生命;同样,这也是我们所立的属灵争战的誓言,我们承诺永远顺服他。保罗在此没有触及前者,因为论题不容许;但论及洗礼时,不应忽略这一点。保罗也不是单凭他们离弃基督而投靠人,就指责哥林多人叛教;他宣称,若他们不单单坚持基督——这本身就使他们成为破约者。
「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?」这里我们有第二个论据,取自洗礼的宣告;因为我们是奉谁的名受洗,便归于谁的名下。因此,我们既是奉祂的名受洗,便归属基督。由此可见,哥林多人若把自己置于人的辖制之下,便是犯了背约和背道的罪。请注意,洗礼的性质类似于一种互相负有义务的契约;因为主既藉着那记号接纳我们进入祂的家,使我们成为他子民的一员,我们也就向祂立誓,此后永不再有别的属灵主宰。因此,正如这是神与我们所立的恩典之约,祂应许赦免罪过和赐予新生命,同样,这也是我们所立的属灵争战的誓言,我们承诺永远顺服祂。前一部分保罗在此没有触及,因为论题不允许;但论及洗礼时,不应忽略这一点。保罗也不是单凭他们离弃基督而投靠人,就指责他们背道;乃是宣称,他们若不单单依附基督——那本身就会使他们成为背约的人。
有人问,奉基督的名受洗是什么意思?我回答说,这话不仅表明洗礼是建立在基督的权柄之上,而且也倚赖于祂的影响,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就在于此;总之,洗礼的全部果效,都系于此——即基督的名在洗礼中被呼求。又有人问,为何保罗说哥林多人是奉基督的名受洗,而基督自己却吩咐(太 28:19)使徒要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施洗?我回答说,在洗礼中,首先要考虑的是,父神藉着白白的恩典将我们栽植在祂的教会中,收纳我们为祂的儿女。其次,由于我们与神的交通唯有借着和好才能实现,我们就需要基督藉着祂的宝血使我们重蒙父神的悦纳。第三,因我们藉着洗礼被分别为圣归给神,我们也需要圣灵的介入,圣灵的职分是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。不仅如此,我们藉基督的宝血得以洗净,这是祂特别的工作。但因我们除非唯独藉着基督,否则不能获得父的怜悯或圣灵的恩典,所以我们说祂是洗礼中特殊的目标,并更特别地将祂的名记在洗礼上,是有充分理由的。同时,这绝不排除父和圣灵的名;因为当我们想简短地概括洗礼的功效时,我们只提基督;但当我们想更详细地说明时,父和圣灵的名就需要明确地引进了。
加尔文圣经注释|哥林多前书1:1-3|使徒的问候
阅读更多 - 加尔文圣经注释|哥林多前书1:1-3|使徒的问候